查看原文
其他

315晚会:三十不惑?

江小桥 财经无忌 2021-06-17




1991年,一位领导到温州考察。在一个首饰摊前,他停下脚步饶有兴致地问了一句:你卖的是真的,还是假的?摊主淡定地说:


“我这里全都是假的。”


领导无奈地笑了笑:你倒是说真话。



这一年的3月15日,中央电视台《经济半小时》突然直播了一场临时节目:“纪念国际消费者权益日——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”。

在这场没有预演的晚会上,现场十部热线电话响个不停,一共接了400多个投诉。晚会之后,6000多个维权电话与来信如雪片从全国飞来,措手不及的节目组表示:

“深感准备不足,曝光力度不够。”


一晃三十年过去,315晚会准备是越来越足了,但曾经犀利如刀的315晚会,曝光力度好像又不够了。

有人说,2020年的315晚会有点“轻拿轻放”的意思。无忌君其实很理解,这一年比较特殊,需要呵护。而今年的主题,“提振消费,从心出发”,更贴合当前的经济形势。

但问题似乎不仅仅在于一档以建立商业诚信、呼唤法制维权为初衷的节目日益“温和”,而是从2013年制造了“大概八点二十分发”的315晚会,这些年面临的“变味”、“鸡肋”等各种争议,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媒体监督和维权渠道变化。

我们还需要315晚会吗?



1991年,因为打不进315晚会的热线电话,一位退休老干部干脆直接把洗衣机抬到了央视门口。

长期被假货困扰的中国消费者们,沉睡多年的维权意识被唤醒了

1992年,315晚会重拳出击,一次性曝光了霞飞等八家化妆品重点企业。在被曝光部分化妆品无外包装无卫生许可证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,严重违反卫生部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》后,霞飞日用化工厂的负责人的第一反应不是道歉,而是告状,到轻工业部给节目组扣上了一个“摧毁名牌”、“搞垮民族工业”的大帽子。


央视负责人的回应很强硬:“再大的压力,中央电视台也得顶。”

一年后的晚会现场,多了一个来自轻工业部、纺织部、建设部、工商局等10个部门的负责人“天团”现场办公。315晚会就此成为春晚之外的王牌节目。

那些年,315晚会办了很多触动中国的事。1998年曝光传销乱象,直接促成国家的一纸行业禁令;2000年315晚会,韩红以贵州麻岭风景区缆车事故为背景,创作的《天亮了》,让整个中国为之哭泣。

为了曝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企业,央视曾经动用过十几路央视卧底记者,时间最长的在企业待了三个月,还有的记者为了拿到证据,连续卧底了四家企业。曾有一名暗访记者,为晚会制作选题,调查了整整4年,去过9个省市进行采访调查。

每年315晚会之前,各家企业纷纷开始公关。但晚会节目组以严格的保密制度,针插不进,水泼不进。

315晚会成了一把高悬的利剑,悬在企业的上方,让不诚信的黑心企业们战战兢兢。



但一些变化也在发生。

2019年,知名科普博主松鼠云无心在315后发了一篇文章《这种东西没上315,但我觉得危害更大》,直指一种号称“代替奶粉,比奶粉更富有营养价值的代餐粉”,他认为这种“奶餐粉”其实就是一种固体饮料,并可能造成婴儿营养不良,潜在的危害:

不在大头娃娃奶粉和三聚氰胺奶粉之下。


实际上,从2009年开始,有关315晚会的争议就开始出现。

2008年,多事之秋。诸多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公共事件一波又一波,很多人都希望,2009年315晚会砸出几个重磅炸弹,但这一年的晚会上,医疗直销保健等领域的13家企业广告强势出镜。

2012年,315晚会造势的“乌龙”,引发了争议与网络狂欢,并制造了一条网络流行语:

大概八点二十分发。


一位曾经的315晚会工作人员说,“晚会的娱乐性被增强,商业性被放大,而建立商业诚信、呼唤法制维权的初衷被淡化。”


而去年被点名的几家企业,无论是高速失控的宝骏汽车、用过期面包的汉堡王,还是打违规广告的趣头条、退费困难的嗨学网,似乎都给人一种不痛不痒的感觉。

三十年后,商家们越来越有了当年那位首饰摊主的淡定。在2020年315晚会后,汉堡王、宝骏汽车的道歉声明轻描淡写,落款上,

连公章都懒得盖。

今年的315晚会主题,“提振消费”的地位颇高,看来今年的315晚会还是会“温柔”不少。
守护消费权益,提振消费信心,通过市场良序、市场诚信的持续建构,同样可以“提振消费”。

这逻辑当然没有问题。但提振消费或许需要更多坚实的东西。

3月9日,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讲了几点有关“提振消费”的看法:首先,传统消费要升级;第二,新型消费要培育希望,通过数字化、智能化改造以及跨界融合,来使这些新型消费能够带动消费,扩大消费,第三,消费平台要创新,让消费下沉,解决消费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真正方便老百姓;第四,消费环境要改善,下一步在农村消费方面要发力,比如说乡镇要建立商贸中心,电商要全覆盖。

无忌君觉得,315晚会和王部长都非常正确,但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,无忌君的狭隘观念是,“提振消费”的根本在于:

提高收入。




2018年,吴晓波频道有一篇文章是,《我们不需要一台毫无杀伤力的315晚会》,文章的结尾是,“我们所憧憬的美好生活,依旧需要它揭露一切的勇气”。

但即使有杀伤力,315晚会似乎也离这代人越来越远了。

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天举办的315晚会,有很多意义:维护消费者权益,提高了消费者维权意识,通过对有问题的企业和商家曝光,维护市场经济秩序,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不受到危害。

但现在,实现这些意义的途径越来越多了。互联网时代的渠道巨变,带来的是传统媒体对企业的监督,向民间媒体和个人转移,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,也产生着越来越多的路径以解决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的问题。

有媒体报道,现在年轻人投诉都不找315了。

中消协数据显示,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982249件,解决749317件,投诉解决率76.29%;在2000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706496件,解决率为96.17%。这意味着,与二十年前相比,中消协全年受理的投诉事件只增长了27.6万件,解决率却从96.17%降至76.29%。

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年轻人们,更是习惯于通过互联网的途径去解决问题。互联网进一步完善了这代人的维权意识教育。


而另一方面,新媒体上的揭黑几乎天天都在上演。相比之下,315晚会的作用正在不断弱化。

有文章曾经总结了三十年来315晚会的主题变化,折射出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变迁:消费结构变迁,从单一到多元;消费需求的变迁,从大众化到个性化;消费模式变迁,从实体店铺购买到网络消费;社会价值观变迁,从传统意识到契约意识。但无忌君想知道的是,时代在变,315晚会是不是不应该只是主题在变?

当然,或许没有315晚会才表明社会的真正进步,因为正如我们希望的那样,天天都是315。

(注:封面来自@央视财经 官方微博。)





更多往期回顾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